苦勞網 https://www.coolloud.org.tw/node/94940
從體制外帶著民間團體很大期許的社運人才,一旦進入政府體制內,會發揮甚麼影響力?他們如何給自己定位?心路歷程又如何?台灣第三部學會很關這些人才,特別邀請了曾在體制外社運部門耕耘,後進入體制內工作的監察委員高涌誠、王幼玲、紀惠容、葉大華,立委吳玉琴、洪申翰、賴品妤和衛福部政次李麗芬等人,一起分享與對話。
第三部門創辦人也是今天第一場圓桌論壇主持人蕭新煌教授開場時指出,第三部門在台發展十年,看到許多優秀的第三部門人才被吸納進入體制內,他們適應否?有否發揮專業與影響力,都應該被關心與檢視。
現年27歲,台灣第一位最年輕的中央民意代表的賴品妤指出,她的權力來自單一選區八萬多的選民,當然她要經營選區,時時想到偏鄉資源極為短少他們,如何在政治角力中找到資源,她說折衝是一個藝術,是需要眉角的,年輕世代更需要打團體戰、結盟才會有力量。
洪申翰是新科不分區立委,民進黨刻意邀請的環保立委。他首先指出,有人形容立法院是瘋人院,但他自己的政治觀察,權力不是叢林法則的結果,而是背後有強大的政治運作,他應有正當性的鬥爭建構與運作過程。即便執政黨各種價值的人都有,如何與之打交道,在新政治邏輯中,找到機會與風險,定義出解決問題的範疇,才能扮演行政部門與社會的結合的好角色。
監察委員高湧誠來自民間司改會,他說,其實進入體制他並不是很快樂,因為在民間團體的自由自在已不復存在,理想與現實確實存在很大差距。他在監院第五屆的最大目標就是設立國家人權委員會,折衝的結果當然不是民間期待的獨立機構,但能夠被通過,已經很不容易了。他時時自我期許,絕對權力就是絕對腐化,監察院應該要建立自我監督機制。
新任的國家人權委員紀惠容、葉大華,長期耕耘民間團體。她們很清楚知道,自己權力授權基礎來自公家體系,但她們又需要對公民團體交代,如何在體制內看到利害關係人,堅持價值,定義自己,彼此說服,在關鍵點有勇氣衝撞,發揮戰力,是很需要智慧的。國家人權委員與監察委員最大區別在於,不只是事後調查權,還肩負推動促進人權,把國際公約引進落實於台灣。
同為國家人權委員王幼玲表示,來自民間運動的價值是沒有變的,但腦袋是要轉換的,她很同情一線的公務人員很難有尊嚴的工作,除了擔心鄉民,又要擔心監察院監督,因而產生很多繁複的規範,他在監察院盡量只做政策糾正,除非是貪官汙吏,她很少行使彈劾權。
被民間公民監督聯盟評為優秀立委的吳玉琴指出,在立法院確實比監察院自由許多,可以較多實現政治改革的理想,因為他來自社福團體,她對社福法令政策很用心的研究與了解,如社會住宅法、就業服務法等的修正,都期待不負民間團體的期待。
進入政府行政體系,現任衛福部政次的李麗芬說,從民間工作者、民意代表到行政體系,最重要的功課是與不同價值體系的人溝通,自己的角色也從單一議題,擴充更多更廣,她相信衛福部是需要與民間團體合作。
蕭新煌教授在總結時指出,這些來自體制外的社運人才,進入體制內後都在延續第三部門的精神,他期許他們繼續發揮專業、堅持價值、民怨要頃聽、與民間團體保持連結。
第三部門如今創立十年,與會人員都是重要的學術界與民間團體的領袖。每年辦理論壇、出版相關書籍,如今與巨流出版社已經合作出版第十一本書,甫出版的台灣的長照體制與發展,是由會員陳正芬與官有垣教授合作主編。
Commentaires